他们,支起行军床
他们,见过凌晨2点钟的东华
他们,每天微信运动步数都超过2万
……
近日,两校区启动封闭管理
有那么一群校园“守护者”
挺身而出
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不凡
他们用闪闪发光的举动
护航师生健康安全
迸发出太多令人破防的瞬间!
化身“大家长”
晚上10点
两校区会议室的灯依然亮着
里面不时传出讨论声
自学校疫情防控以来
像这样的会
全体校领导不知开过多少次
在这段封闭管理的日子里
各级领导干部始终坚守校园
与师生同吃同住
竭力守“沪”东华平安
我是党员,我先上!
机关党员曹洁瑞
主动返校成为“逆行者”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
她还承担了食堂志愿服务工作
“请戴好口罩、打包就餐。”
值班时,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遍
困难来了,我顶上!
这是坚守岗位的“机关人”写照
进校or不进校
3月13日一大早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的李霁友老师
匆匆赶往学校上辅修课
门口安保人员善意提醒:
“延安路校区即将开启封闭管理,
进去就暂时出不来了。”
眼看8:15就要上课了
李老师想都没想就冲进校园
即便留校也是线上教学
他却说:“不能因为我,
耽误了课堂进度和同学们的宝贵时间。”
舍小家为大家
在接到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指令后
纺织学院辅导员袁海源老师
把年纪尚小的孩子交给家中老人带
毫不犹豫选择陪伴学校的“大孩子”
一对一核实排查学生情况
每天统计上报2000多名学生的防疫数据
经常忙碌到深夜
但她说:
“一个都不能落,
我要对每一名学生负责!”
急学生所急
“钱老师,我肚子突然不舒服,
需要申请临时出校就医!”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辅导员钱程老师
一进校就遇到了紧急情况
经申请、审批、备案
学生得以及时外出就诊
根据学校疫情防控要求
学生返校后进入东大招待所隔离
钱老师还通过安保人员送去换洗衣物
解了学生“燃眉之急”
做好“守门员”
黑色皮鞋被消毒水腐蚀发白
对讲机24小时几乎没停过
来回搬运物资汗流浃背
……
松江校区北门安保人员罗伟江的工作
就是为师生守好“第一道关”
为做好物资消杀和运输
疫情一天不结束,
我们一天不休息!”
烟火最抚人心
一阵闹铃声划破静谧
此刻是凌晨2点
当同学们还沉浸梦乡时
松江校区第一食堂中式面点窗口的黄海玲
正式开启一天的工作
面对比平时高2-3倍的供应量
黄海玲顾不得休息
“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做好每一顿饭,
让孩子们吃得热乎乎、吃得饱饱的,
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
我再等一会儿
延安路校区的保洁师傅姜庆丰
今年已经60岁
消杀、垃圾清理、搬运物资……
工作量比往常大了很多
二教经常有学生自习到很晚
姜师傅从来也不“赶人”
“等学生离开后,我再清理教室,
让孩子们多学一会儿!”
天天看到您
宝贝儿,锁好门、记得戴口罩……
松江校区新研楼的宿管阿姨冯灵翠
在东华已经工作了13年
“阿姨,最近怎么天天看到您?”
从3月9日开始
冯阿姨已持续工作9个白天、8个晚上
不分昼夜
面对同学们的“质问”
她笑着说:
“阿姨喜欢和你们待在一起!”
站了6个多小时
“不要贴贴,不要贴贴,贴贴有危险!”
松江校区核酸检测现场
“黄墩墩”“红容融”
再次上岗
机械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张学晖
几乎每次都加入防疫志愿服务
站了6个多小时
他没有抱怨一句
“以我自身之微光,照亮身边人前行之路,
这就是志愿者的意义所在!”
微信步数“登顶”
“虽说封校了,
每天步数却超20000步。”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9级本科生郑剑秋
在自己的微信运动排行榜上
已经连续多天“登顶”
招募志愿者、维持秩序、引导登记
……
延安路校区核酸检测现场
他东奔西走,累并快乐着!
丰盛可口的饭菜
是400余名食堂“餐饮人”
的默默坚守
安全稳定的校园
是近500名安保、宿管、保洁人员
的守候
高效有序的核酸检测
是上百名“大白”
上千余人次师生志愿者的付出
平稳有序的教育教学
是各部门、各学院
同心战“疫”的努力……
生活中的美好总是不期而遇
或许你与他们并不相识
但请记得:
你的轻装上阵、春日美好、阔步向前
是他们在守护!
致敬,
每一位默默付出的东华人!
在复杂多变的疫情面前
东华的美好与我们每个人
环环相扣
在这个特别的春天里
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配合
做彼此的“守护者”
共同守“沪”平安!
来源:机关党委 学生处 教务处 保卫处
后勤服务中心 团委 教技中心 各学院 等
文字:刘远康
摄影:杨玉璋 张弘逸 等
责编:吴娅琳